安全面面觀

安全環境

一、 安全環境簡介

工作目標
  • 針對硬體設備,改善校園內部與週遭環境之危安因子;改善並制訂校園環境安全的維護流程。
主要工作內容
  • 校園無障礙空間的設置與管理。
  • 檢測或修繕校園內建築與設備,落實交通安全管制與維護。
  • 校園安全偵測系統的維護與管理。
  • 實施ISO14001環境管理系統。

結構面
  • 為協助環境與安全工作,成立本校環境保護與安全衛生中心。
  • 由總務處節能組負責維護校舍安全;事務組負責校園安全管制。
政策面
  • 推動校園實驗室污染防治及污染排放減量。
  • 建立相關安全環境辦法或計畫,例如:工程施工及施工人員管理要點等。
計畫執行面
  • 妥適規劃校園交通動線,例如人車分道系統與車輛禁行區。
  • 校園無障礙環境(友善空間)的建立。
  • 依據安全需求裝設校園安全防護設備。
  • 有損壞、異常隨即提報總務處修繕。
記錄面
  • 各項硬體設備建立定期檢查紀錄。
  • ISO14001要求之各項環境管理文件。
評價面
  • 定期公佈校內各單位環境管理稽核結果。
  • 進行全校容易發生傷害事故地點調查。
分享面
  • 定期召開安全校園推動工作小組會議。
  • 舉辦環境安全教育相關研習訓練,邀請專家演講。
ISO 14001文件
青年機車安全駕駛教育訓練營
校園安全駕駛宣導

推動背景

  在台灣所發生的交通事故裡面,使用機車這類交通工具一直以來都是發生高傷亡事故比例的項目,原因不外乎與台灣民眾使用機車頻率高有關;其中18-24歲年輕人騎乘機車發生意外的比例始終居高不下,遠比其他年齡層的駕駛者來多高出許多。

  根據本校2006-2008針對申請學生團體保險理賠申請的統計,情形也與整體社會現況相去不遠,光是車禍一項,自2006年下半年到2008年6月13日為止,四個學期分別造成了122、116、143及94位學生受傷,每個學期皆排名在傷害事故的首位。另外,從過去本校週邊危險路段分佈圖來看,前五大容易發生車禍意外的地點都是緊臨校園旁的主要道路;因此,本校要推動健康安全學校,首要目標即是降低師生發生車禍的機會,將「校園週邊交通環境改善」列為本年度優先處理的議題,從政策執行面、環境改善面與教學面三個方向相互配合著手。

  處理內容包括大忠街、水源街二段、學府路等道路實質環境的改善,輔以協調在地警察單位增加取締與巡邏的機會,減少駕駛因心存僥倖而違規的次數,再結合整體面各項傷害意外預防的宣導,週邊社區各類有形、無形資源,建立全面性的校園安全防護網,維護全體師生的健康安全。

3E推動策略
  • 政策執行面(Enforcement)
    1. 強化本校推動工作小組的功能,分工執行並掌握計畫進度。
      在既有推動基礎下,強化健康安全校園推動工作小組之運作。
    2. 提出策略降低學生發生交通事故比例。
      規劃能有效降低交通事故發生比例之措施。
    3. 協調校外單位與各項資源,協助改善校園週邊環境。
      結合地方政府與社區力量,引入各類有形、無形資源。
  • 環境改善面(Environment)
    1. 改善北側校門口(大忠街)的行車環境。
      考量師生安全為前提下,調整車輛出入站之動線。
    2. 減少尖峰時刻多輛公車進出對行人產生的壓迫感。
      北側校門口旁溝渠加蓋,增加公車站候車空間。
    3. 人車分流各行其道。
      實施人車分道系統。
    4. 掃除容易發生交通意外死角。
      針對危害行車與行人交通安全的物理因素,予以消除。
  • 教學面(Education)
    1. 加強交通安全宣導月活動功效。
      在既有宣導月活動上,運用新式宣導媒介,加強教育宣導的功能。
    2. 落實交通義工的培訓與執勤服務。
      培訓學生成為交通義工隊的主力,利用同儕力量發揮影響力。
    3. 與鄰近學校合作,擴大辦理交通安全教育宣導活動。
      整合淡水地區各級學校資源,相互提供交通安全宣導示範或教材。
    4. 鼓勵學生發揮創意與思考,藉由參與來提昇學習環境品質。
      例如舉辦校園環境規劃創意競圖比賽。
學生事故傷害統計(2006下學期~2008上學期)
校園周邊危險路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