安全面面觀

健康教育

一、健康教育簡介

工作目標
  • 於平常時倡導保健計畫、疾病預防等健康方面之教育;記錄並評估各項教學成果。
主要工作內容
  • 透過建立學生學習檔案的管道,掌握特殊狀況學生。
  • 舉辦與健康、安全議題的課程與活動。
  • 研擬各項健康促進計畫。
  • 落實春暉專案,反毒、反愛滋宣導。
菸害防治宣導
春暉週成果展
紫錐花反毒活動

結構面
  • 教學課程內利用通識課程進行健康教育教學計畫。
  • 課程外利用校務宣導、活動舉辦等方式強化傷害事故防治計畫。
政策面
  • 依據教育部頒令之學校衛生法、性別平等教育法、性侵害防制法等實施計畫。
  • 針對校內不同對象的需求,訂定各項健康促進計畫。
  • 制訂校園內公共場所禁菸規則
計畫執行面
  • 執行春暉專案,落實反毒品、反愛滋等教育計畫。
  • 每學期辦理「交通安全宣導月」活動。
  • 執行防治暴力、消防演練及水域活動安全等計畫。
  • 辦理校園餐飲衛生督導。
記錄面
  • 利用學生學習檔案瞭解並追蹤學生在校狀況。
  • 記錄各項健康促進計畫的執行過程和執行結果。
評價面
  • 配合教學進行前後問卷調查與分析,瞭解校園風氣的改善狀況。
  • 針對投入健康教育的內容進行效益評估。
  • 透過課程學習單、教學評鑑等紀錄,評估課程執行效果。
分享面
  • 定期召開安全校園推動工作小組會議。
  • 舉辦環境安全教育相關研習訓練,邀請專家演講。
  • 參與健康安全教育研討會以分享經驗。

計畫背景

  聯合國衛生組織(WHO)已將憂鬱症列為21世紀重點防治的疾病,依該組織公布資料顯示,每年約有一億二千一百萬人受到憂鬱症影響,其中約有15%憂鬱症患者死於自殺,而自殺患者大多數是在年輕時就結束生命。在大學校園中,大學生所面臨之社會變動與壓力與日增多,學生面對生活適應困擾時,常產生如情緒困擾、憂鬱等不良症狀,甚而產生自我傷害的行為。

  然而,憂鬱症可透過及早發現、及早治療,以降低其影響程度,若能及早防治憂鬱症的產生,不僅降低自殺比例,亦可減少社會成本支出。因此,校園是學生主要活動場域,積極協助校園師生發展健全的心理,加強推動學生憂鬱與自我傷害防治工作,特訂定本計畫,希望有效降低憂鬱與自我傷害之盛行率。

預期目標
  • 落實校園高關懷學生群之篩選,並建立檔案,定期追蹤,以減少校園自我傷害事件之發生。
  • 建立憂鬱與自我傷害之危機處理標準作業流程。
  • 整合憂鬱與自我傷害防治相關網絡資源,共同推動學生憂鬱與自我傷害防治工作。
  • 建立並落實學生憂鬱與自我傷害三級預防工作模式。
計畫推動內容
  • 初級預防:
    1. 目標:增進學生心理健康,免於憂鬱自傷。
    2. 策略:增加保護因子,降低危險因子。
    3. 行動方案:建立校園危機應變機制,設立24小時通報求助專線,依據自殺事件危機應變處理作業流程,定期進行演練。
  • 二級預防:
    1. 目標:早期發現、早期介入,減少憂鬱自傷發生或嚴重化之可能性。
    2. 策略:篩選高危險群,即時介入。
    3. 行動方案:
      • 高關懷群篩選:每學期定期進行問卷檢測,篩檢出高關懷群學生。
      • 全面追蹤輔導:依據篩檢資料建立高關懷群檔案,每學期定期對高危險群進行長期追蹤與介入輔導;必要時,並進行危機處置。
      • 提升導師、教官、同儕、教職員、家長之憂鬱辨識能力,以協助觀察篩檢,對篩檢出之高危險群提供進一步轉介資源、個別或團體的心理諮商或治療。
      • 整合校外之專業人員(如:臨床心理師、諮商心理師、社工師、精神醫師等)資源到校服務。
  • 三級預防:
    1. 目標:預防自殺未遂者與自殺身亡的周遭朋友或親友模仿自殺。
    2. 策略:建立自殺與自殺企圖之危機處理與善後處置標準作業流程。
    3. 行動方案:
      • 自殺未遂:建立個案之危機處置標準作業流程,對校內之公開說明與教育輔導(降低自殺模仿效應),並注意其他高關懷群是否受影響;安排個案由心理師進行後續心理治療,以預防再自殺;家長聯繫與預防再自殺教育。
      • 自殺身亡:建立處置作業流程,含對媒體之說明、對校內相關單位之公開說明與教育輔導(降低自殺模仿效應)、家長聯繫協助及哀傷輔導。
      • 通報轉介:依校園安全及災害事件通報作業要點與行政院衛生署函頒「自殺防治通報轉介作業流程」進行通報與轉介。
評核方式
  • 績效檢核:依據教育部規定每學期結束一個月內,填列學校執行憂鬱與自我傷害防治工作成效,並函報主管機關備查。
  • 落實通報與危機處理之督導。
相關活動辦理
  • 同儕關懷系列活動(2006年11月20、21、27日)
    提升學生對憂鬱症、躁鬱症等心理疾患之認識,進而增進學生利他助人、關懷社會及同理心之培養,以建立完善之同儕照護系統,期達初級預防之成效。辦理「鬱火重生」有獎徵答活動」、「與靈魂共舞-躁鬱症書籍導讀座談會」、「耶誕紅、雪花白、憂憂不再來-小卡傳情」等5場次活動,共2,728人次參加。
  • 幸福手創館—創意幽默與壓力調適研討會(2007年11月6日)
    於淡水校園覺生國際會議廳舉行,內容包括專題演講及實務座談各2場次,針對壓力調適相關案例進行分享與討論,共660人次參加,整體平均滿意度92%。包括大學生幽默與創意訓練課程現況剖析,透過講座與演練,培養諮商人員與訓輔人員在實務工作中運用幽默與創造力,並藉由與會者分享自身的創意與幸福經驗,實際體驗幽默創意對情緒及壓力的功效,且於諮商工作中更能幫助學生建構更正向的生命意義。
  • 團體輔導暨心理工作坊(每學期不定期舉辦)
    95-96年共開設24個團體及工作坊,身心放鬆團體學生與教職員共開設8梯次,還有例如人際關係成長團體、情侶溝通工作坊等,整體平均出席率約在95%。
  • 陪你曬太陽—同儕守護研習營(2008年5月17-18日)
    藉由營隊活動的舉辦,促進同學間的革命情感與友誼,發揮助人助己的精神,並能將感染力帶給其他同學。
創意幽默與壓力調適研討會活動照片
同儕守護研習營活動照片
心理健康操擺攤活動